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初中作文 初中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

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三篇

3.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4.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折扣怎样的教学方案

5.谁有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6.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_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时,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我们常用百分数表示一些数据。除了用百分数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 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同学们什么叫百分数?指生回答。

        1、填空

        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1%,表示把( )看作100份, ( )占它的51%,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1.2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1/2 2/5 4/10 2/100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5 0.48 1.25 10.3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独立完成,指生板演。

        0.25=25/100 =25%

        1.4=14/10=140/100=140%

        0.123=123/1000=12.3/100=12.3%

        (3)指黑板的算式:请大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声讨论。指生说发现。

        小结:

        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5)练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百分数。

        0.07= 0.125=

        2.1= 6.6=

        4.076= 0.108=

        2.教学例2

        (1)出示例2:

        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小数。

        27% 135%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

        板书:

        27%=27/100=27?100=0.27

        135%=135/100=135?100=1.35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小黑板出示)

        3.小结: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教学例3

        出示例3:

        青阳小学六年级一班的体育委员

        在调查了全班同学中会游泳和会

        溜冰的人数后,得到如下结果。

        你会用百分数表示出上面的分数吗?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板书。

        (3)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3/5 =3 ? 5=0.6= 60% 3/5=60/100=60%

        2/7=2?7=0.2857=28.57%

        把 1/6 化成百分数。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5.例4:把下列百分数化成分数。

        50% 45% 67% 37.5%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 50% =50/100=1/2 45% 45/100=9/20

        67%=67/100 37.5%=37.5/100=375/1000=3/8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三、巩固练习

        1、排列下列各数(从大到小)。

        2、填空。

        3、判断:

        (1).0.6%=0.6 ( )

        (2).30的后面添上?%?,得到的数比原数扩大100倍。 ( )

        (3).15.5%扩大10倍是155。( )

        (4).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 )

        4、思考:拿出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把它对折三次,然后把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出来是( ),用百分数表示出来是( ),用小数表示出来是( )。

        ( )

        牛的头数比羊的头数多25%,羊

        的头数比牛少百分之几?

        苹果重量的 5/8 是梨的重量的4/5

        (1).苹果的重量是梨的( )%

        (2).梨的重量是苹果的( )%

        (3).梨比苹果轻( )%

        (4).苹果比梨重( )%

        100增加10%后又减

        少10%是( )。

        一个书包的售价,今年比去年降低了25%,去年又比前年降低了20%,今年的售价比前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九第5、6、8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三篇

        篇一:20xx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 分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1、倒数的认识

        2、分数除法

        3、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法和学法:

        练习法、自主探索,合作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义。

篇二:20xx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单元教学内容:课本28页——47页,倒数的认识和分数除法的意义与计算以及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推理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总结概括的能力。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完成了分数加减乘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掌握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也为后面学习比和比例、百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单元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

        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材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进行类比,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 3.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活动,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用倒数的意义求小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创设情境

        1、师:我们再来玩一种文字游戏,老师说“秦少坤是朱倩倩同学的同桌”,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还可以说“朱倩倩是秦少坤同学的同桌。” 师:老师能不能理解为“秦少坤和朱倩倩同学互为同桌呢? 生:开始有些迟疑,然后回答到“可以”。 板书“互为” 。同学们,我们的民族语言文字有这样的美妙,其实在数学王国也存在着这样的美,我们不妨来试试。。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下列习题。

        ×=2 ×= 5×=×12=

        (1) 指名学生回答。

        (2) 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3) 小组内进行交流。

        (4) 各组汇报交流的情况。

        (5) 师总结归纳: ① 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 ② 这些算式中分子和分母都打颠倒了。

        板书: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学生齐读倒数的概念,理解倒数具备的条件。

        3、特殊数:0和1。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四、合作交流

        1、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我们刚才认识了倒数的概念,如何去找一个数的倒数呢?

        出示例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呢?

        ×=

        =

        ×= 所以,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归纳方法: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板书: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

        五、拓展应用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六、总结评价

        3

        第二课时 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试题。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二、创设情境

        三、自主探究

        1、出示例1。

        2、改编条件和问题,用除法计算。

        3、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问: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引导观察:这几道算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分数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它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

        4、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4 58

        四、合作交流

        1、分数除以整数。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师问:÷2的结果是多少?这个结果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内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思路一: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也就是。 思路二:把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的是多少。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五、拓展应用

        1、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2、填空。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都是已知( )与( ),求()的运算。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 )这个整数的( )。

        (3)÷5=×()=( )

        3、计算并验算。 651115÷3= ÷10= ÷11= ÷30= 1128131289894545121525451545

        六、总结评价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5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例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体情景,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的计算;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比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1、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2、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例1的教学挂图;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上面的问题能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

        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活动⑴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⑵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2、汇报学习结果:

        活动1学生甲,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1/5,就是2/5;用算式表示是:4/5÷2=(4÷2)/5=2/5

        学生乙,把4/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5的1/2,就是4/5×1/2;用算式表示是:4/5×1/2=4/10=2/5;

        学生丙,我发现了计算4/5÷2时,可以用分子4÷2作分子,分母不变;

        学生丁,我发现分数除以整数可能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活动2:学生甲,4要平均分成3份,不能直接分,我先找出4和3的最小公倍数12,把4分成12份,再把12份平均分成3份,算式可以用4/5÷3表示,4不能够被3整除,这道题我不知道怎样计算;

        学生乙,我的分法与前面的同学相同,不同的是:我在计算4/5÷3时,我把4/5÷3转化成4/5×1/3来计算,因为,把4/5平均分成3份,就是求4/5的1/3是多少。

        讨论:

        1、从折纸实验和计算来看,你发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2、整数可以为0吗?

        小结并板书: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巩固与提高

        3、把3/5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20?

        4、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作业练习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100×3=300g→1/10×3=3/10g 的几分之几?

        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子重多少g?4/5÷2=(4÷2)/5=2/5 4/5÷2=4/5×1/2=2/5 300÷3=100g→3/10÷3=1/10g如果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300g水果糖,100g装1盒,可以装几盒? 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00÷100=3(盒)→3/10÷1/10=3(盒) 4/5÷3=4/5×1/3=4/15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画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计算分数除法。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4、让学生通过探索知识,从而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并归纳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5/6÷103/5÷315/16÷2040/39÷26

        (说一说,你在计算中如何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2、胜利路长1000米,东东走完全程用了20分钟,东东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

        (独立解答并且说明解题依据)

        3、2/3小时有()个1/3小时,1小时有()个1/3小时。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小明2/3小时走了2km,小红5/12小时走了5/6 km,谁走得快些? 师:已知什么?

        生:已知小明和小红各自的时间和对应的路程。

        师:问题求什么?

        生:求谁走的快些。

        师:求谁走得快些?就是比较什么?

        生:就是比较谁的速度快。

        师: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

        生:2÷2/3 5/6÷5/12

        2、除数是分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

        :

        师:2/3里有几个1/3?2/3小时走了2 km,能不能求出1/3小时走多少千米?

        生:2/3里有2个1/3,求1/3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用2 km÷2,也就是2km×1/2; 师:2 km÷2得到的1km,有什么具体的含义?是线段图上的哪一段?

        生:略

        师:1小时里有几个1/3小时,能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了吗?

        生:2×1/2×3=2×3/2=3 km。

        指导学生观察:2÷2/3=2×1/2×3=2×3/2=3(提示:观察2÷2/3=2×3/2这一步) 师:这儿把除法转化成什么运算来计算?除以2/3=?

        生:把除法转化为法来计算,除以2/3等于以3/2。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有语言叙述、用字母表示等都行,只要是正确的都肯定学生的结论)

        师:请你观察上面和算式,怎样把除法转化成为乘法来进行计算?你能说出转化的要点吗? 生:1、被除数没有变化;2、除号变乘号;3、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3、学生独立计算5/6÷5/12 订正并板书

        :

        4、让学生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检验后作答。

        三、巩固与提高:

        1、31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后两个小题。

        (做完1题后,让学生把每个算式完整地读一遍,然后再完成第2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要写出计算过程。)

        2、练习八第2题的后4个小题。

        (在学生完成此题时,教师指导好思维慢的学生先算出乘法算式的积,再找出两题之间的关系)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知识?

        2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今天的主要内容吗?

        3你认为在完成课后作业时,应该从哪些方面尽量避免错误的产生?

        五、作业练习:练习八第3、4题。(第3题在学生做完题后,引导学生将题中的4/5改成小数,用小数除法加以验证。)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分数除法的计算

        练习目标:

        1在理解分数除法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练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练习:

        1、计算:

        ⑴2/13÷2 8/9÷43/10÷3 5/11÷522/23÷2

        ⑵3/10÷223/24÷26 17/21÷518/9÷713/15÷4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通过计算下面的题,请你想一想,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小结: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H这个数的倒数.

        二 深入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比较它们的计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让学生计算后分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把你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板书:

        一个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三、解决问题:

        练习八第7至8题。

        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学生解答时提示学生需要先统一单位。

        小结三道题的共同特点:都是求一个量里包含多少个另一个量,都用除法计算。

        四、作业练习:

        1、33页第5、9题。

        2、 一个商店用塑料袋包装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装1/4千克,这些水果糖可以装多少袋?

        五、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例4,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正确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分数应用题。

        3、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三步式题的正确计算。

        2、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

        #教案# 导语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学法指导:

        教学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割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

        学具准备:

        把圆片分成十六等分,并按课本图所示,剪拼并贴成近似长方形。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π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πr)

        2.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

        3.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

        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

        2.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

        (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 × r S=πr2 师小结公式

        S=πr2,让学生小组内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读公式并理解记忆。

        (6)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半径)

        3. 利用公式计算。

        (1)用新的方法算一算:刚才的玻璃到底有多大?看谁刚才猜得较接近。(学生计算并汇报)

        (2)出示例3,学生尝试练习,反馈评价。

        提问:如果这道题告诉的不是圆的半径,而是直径,该怎样解答?不计算,谁知道结果是多少吗?

        (3)完成第95页做一做的第1题。

        (4)看书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CAI课件出示)

        2. 测量一个圆形实物的直径,计算它的周长及面积。

        3. 课件演示

        用一根绳子把羊栓在木桩上,演示羊边吃草边走的情景。(生看完提问题并计算)(羊吃到草的面积即圆面积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1. 第97页的第3题和第4题。

        2. 找出身边的圆,同桌合作量一量半径,算一算面积(完成实验报告单)

        测量物、直径(厘米)、半径(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πr×r

        S=πr2

篇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是一个什么图形呀?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马儿的困惑”这一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同时使学生感悟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同时了解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 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渗透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那就是转化的思想,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新的问题可以转化成旧的知识,利用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借助电脑课件的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面积)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师: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出示例1)知道圆的半径,让学生根据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预设:教师应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m,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吧!

        3.求下面各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例2。

        师:(出示例2)这是一张光盘,这张光盘由内、外两个圆构成。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请同学们小声地读一读题。开始!

        师:怎样求这个圆环的面积呢?大家商量商量,想想办法吧!

        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

        师:好的,就按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算一算这个圆环的面积吧!

        教师继续对学困生加强巡视,如果还有问题的学生并给予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环形面积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作业。

        1、教材P69页“做一做”第2小题。

        2、判断题

        让学生先判断,并讲一讲错误的原因。

        3、填空题

        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材P70页练习十六第2小题。

        5、完成课件练习(知道圆的周长求面积)

        老师强调学生认真审题,并引导学生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一个条件(半径),知道圆的周长就如何求出圆的面积,老师注意辅导中下学生。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1)圆的面积是它的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

        (2)圆的面积可能是半径平方的兀倍。

        3.教学例8。

        (l)谈话: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的面积大约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圆的面积究竟应该怎样来计算呢?

        (2)操作体验:教师演示把圆平均分成16份,并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提问:拼成的图形像什么图形?追问:为什么说它像一个平行四边形?

        初步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与前面的图形相比有怎样的变化?

        (4)进一步想象:如果将圆平均分成64份、128份,也用类似的方法拼一拼。闭上眼睛想一想,随着份数的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5)交流后,教师出示推导图。拼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6)在集体交流中借助图示小结: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7)追问:如果圆的半径是r,长方形的长和宽应该怎样表示?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来计算圆的面积?

        (8)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一长×宽

        圆的面积=

        (9)追问:有了这样一个公式,知道圆的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面积了?

        4.教学例9。

        (1)出示例9,提问:有没有在生活中见过自动旋转*器?

        (2)想象一下自动*器旋转一周后喷灌的地方是什么图形,*的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4)集体交流。

        5.教学例10。

        (1)请同学读题,解读题意。

        (2)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

        (3)分析解题过程。

        (4)明确各个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l)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列式后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

        4.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交流,指出:已知周长求面积,先要根据周长求出半径。

        5.作业:练习十五第2、5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

关于小学六年级数学折扣怎样的教学方案

        作为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怎么提高学习的效率非常重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有哪些?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

        2、掌握现行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了解主要的存款方式,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认识科学理财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二、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1、学生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2、教师出示课前放好的一张100元的存单放大图,请学生观察后回答:你能从这张存单当中知道些什么?(同桌可以商量)。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小结。

        3、师要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填写一张存款凭证。拿出三张比较:

        请学生观察这三张存单,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2)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 小结。

        4、引导探索,构建模型。

        (1) 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其中的一张存单,帮那位储户算一算,这张存单到期后可拿到多少利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存单利息,教师巡回指导。)

        (2) 指名解答,师生共评。

        (3) 归纳总结利息计算公式。

        ( 利息的多少跟本金、年利率和存期有关,那么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本金利率时间=利息

        请学生观察上述三个算式

        (4)计算税后利息。

        四、巩固训练,解释应用。

        师:这就是我们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能够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有关利息计算的问题。

        巩固练习:

        师逐一出示下列题目:

        (1)张阿姨购买了三年期的国库券5000元,年利率是3.85%,三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2)张伯伯做生意,向银行贷款7000元,月利率0.5115%,4个月后应付利息多少元? (只列式不计算)

        (3)李叔叔把8000元存银行,存活期储蓄,月利率0.72 %,半年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五、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1、练习三十三的第3、4、5、6题。

        2、课外练习:

        (1)谈谈如何处理压岁钱。

        (2)帮王大爷出主意。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了解比例,应用这些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教师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14025

        =705

        =350(千米)

        2.利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1)思考: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教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怎么列出等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 千米.

        =

        2 =1405

        =350

        答: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

        3.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

        4.变式练习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二)教学例2(课件演示:比例的应用)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独立解答.

        7054

        =3504

        =87.5(千米)

        2.那么,这道题怎样用比例知识解答呢?请大家思考讨论:(投影出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__比例.

        所以两次行驶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_是相等的.

        3.如果设每小时需要行驶 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7374页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及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计算公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在复习了整数、小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题的基础上,今天要复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结果,老师板书,结合提问怎样求式子的值的。

        3、做练习十四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选择两道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提问:什么是方程?你能举出方程的例子吗?(老师板书出方程的例子)这里用字母表示等式里的什么?指出:字母还可以表示等式里的未知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板书定义)

        2、做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提问:5x-4x=2里未知数x等于几,x=2是这个方程的什么?70.3+x=2.5里未知数x等于几?x=0.4是这个方程的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方程的解?(板书定义)它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强调解方程是一步一步完成的过程)你会解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吗?根据什么解方程?

        3、解简易方程。

        (1) 做练一练第3题第一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解第一个方程是怎样想的,检查解方程时每一步依据什么做的。第二个方程与第一个有什么不同,解方程时有什么不同?指出:解方程时先看清题目,根据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不能算的就看做一个未知数。我们现在解方程是一般根据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结合板书:解方程:能先算的要先算,再按各部分关系来解)追问:这两题可以怎样检验方程的解对不对?

        (2) 做练一练第3题后两组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其中的一组题。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说每组两题有什么不同,解方程的过程有什么不同。强调一定要先看清题,按运算顺序能先算的就先算出来,然后根据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求出方程的解。

        (3) 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列出方程。指名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列方程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复习了哪些知识?你进一步明确了什么内容?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完成练一练第4题解方程;练习十四第2题,第3题后三题,第4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四第3题前三题、第5题

谁有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折扣教案

       折 扣

       教学内容

       折扣,教材第97页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折扣的意义,掌握折扣和百分数的关系。

       2、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意义,懂得求折扣应用题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

       教学难点

       独立分析,找准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每当周末、过年、过节或店庆的时候,商店都会搞促销活动,大家在生活周围见过这样的广告语吗:“店庆五周年,电器九折,其他商品八五折”?那么八五折、九折是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扣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揭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1:自学课本P97页上的第一段话,思考下列问题,(比比看谁学得快、学得好,2分钟后回答)

       ①什么叫打折,几折表示什么?

       ②五折表示什么?七五折表示什么?

       学生自学,反馈自学情况

       练习: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②六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是( )。

       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请根据自学指导2自学例4

       (2)出示自学指导2

       ①什么叫做八五折、九折呢?

       ②例4中(1)现在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③求现在买这辆车用多少钱,就是求什么?

       ④谁是单位“1”,怎样列式解答?

       ⑤例4中(2)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是什么意思?

       ⑥如何求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97页例4的内容,请把课本上的解题过程补充完整。

       (6分钟后,我们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同学情况)

       四、先学环节“

       1、学生看书思考,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学。

       2、针对自学情况,学生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五、后教环节

       1、学生交流意见,并讨论更正。

       2、点拨、拓展。

       根据刚才的例4,大家想一想折扣问题实际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问题?

       师生归纳: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多少的问题?

       六、当堂训练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稍复杂的求“比一个数多或者少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并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2. 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会灵活选择简便算法进行分数计算。

       教学难点:

       1.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去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和推理等能力。

       2.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决问题。

       教学建议:

       1.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如,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它的学习与整数乘法和分数的意义、性质有紧密联系。分数乘法就是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导入分数乘整数,再扩展到分数乘分数。再如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都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紧密联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理解。又如,分数乘法的计算,还要用到约分的知识。

       2. 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

       把计算与应用紧密结合,是新课程的要求和本套教材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也可以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例,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学习分数乘法计算。同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应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或学生身边的问题,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在教材说明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教材简化了说理及思考过程的叙述,不出结论性的内容,主要是为了突出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根据这一编排意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讨论与交流,理解计算算理,归纳计算法则,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单元目标:

        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课题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授课教师

        分课时 第1课时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的读写百分数、运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

        与态度 使学生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课前教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儿收集的?容易找吗?这说明了什么?

        既然百分数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好吗?你想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0分钟)

        1、百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三杯糖水)

        你认为哪杯糖水更甜?

        学生争论后得出不好判断的结论。

        老师给出三杯糖水中糖的含量:7克、13克、9克。问:这下能判断吗?还需要什么条件?

        再给出糖水的重量:20克、50克、25克。问:这下能判断吗?看什么?

        生:看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这样能判断哪个杯更甜吗?怎样就容易看出来了?(通分)

        师: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分率,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所以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2、百分数的写法:

        师: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板书)师示范写35%。

        请一位学生板演26%、36%,其他学生在本上写。

        师生交流:百分数怎样写规范、美观?

        ①两个小圆圈要写的小一点。②斜线的倾斜程度。

        3、由刚才的不好判断,到现在的一目了然,是谁帮了我们的忙?大家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好,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全班交流)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收集的百分数?说说它的意义。

        4、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百分数,想不想看?

        课件出示:读一读

        (1)我国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2)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

        (3)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共获得51枚金牌,占金牌总数的16.9%;

        (4)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成功率是100%。

        这些百分数都表示什么意义,你知道吗?

        看了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

        (三)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和联系。(5分钟)

        1、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 ①分子 ②分母 ③读法 ④意义等的不同。

        课件出示:

        下面哪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个不能?说说为什么?

        一堆煤 吨,运走了它的 。

        百分数是分数吗?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吗?

        得出结论:分数即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

        拓展应用 1、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成语里也有百分数。

        课件出示:请将下列词语用百分数表示出来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 百战百胜 一举两得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 结 1、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用一个百分数表示你的满意程度。

        2、对教师满意吗?也用一个百分数表示。

        3、最后,教师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作业布置 做一做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4% 读作:百分之十四

        65.5% 读作:百分之六十五点五

        120% 读作:百分之一百二十

课题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

        分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情感

        与态度 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两者之间的互化。

        难点 归纳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预 设 个 性 修 改

        目标导学 复习激趣 目标导学 自主合作 汇报交流 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一、复习导入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指生回答。

        生1:带有百分号的数叫百分数。

        生2:表示一个数是另一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把百分数单独列一单元?

        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不能带计量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叫分率,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能带计量单位。

        百分数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到,所以有必要单独为一单元。

        3、我们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 二、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转化?

        生2:怎样转化?

        师:对呀,为什么要相互转化呢?引导学生说出转化的意义。一是便于计算,二是便于比较。(板书),那怎么转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研究的内容。不过,百分数怎么转化成小数,小数又怎么转化成百分数,老师想把讲台让给你们,请同学们来当小老师,让讲台成为你们的舞台。

        三、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84页(两分钟)

        2、小组讨论(三分钟)

        3、指生上台汇报,集体交流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要求学生讲)

        (2)小老师甲: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3?5=0.6= =60%

        4?6?0.667 = =66.7%

        (3)小老师乙: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过程先把小数化成了分数,显得麻烦了些。而我可以将小数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就行了。

        (4)教师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4、师:学到这里也累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学完了吗?(没有,还有百分数转化成小数的方法没学),噢,那我们接着学百分数如何转化成小数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在课前,做好数学教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指导材料。为此,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内容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 方法 。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

        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2.你能直接说出700?25的商吗?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据是什么?

        3.你还记得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回忆让学生沟通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重现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为类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质埋下伏笔。同时,还有机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1.师:我们知道,比与除法、分数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除法具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会有怎样的规律或性质?

        预设:比的基本性质。

        2.学生纷纷猜想比的基本性质。

        预设: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3.根据学生的猜想教师板书: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设计意图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学习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学生在掌握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能联想到比的基本性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验证比的基本性质

        师: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数一样,也具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性质,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一样呢?这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证明。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并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

        1.教师说明合作要求。

        (1)独立完成:写出一个比,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证。

        (2)小组讨论学习。

        ①每个同学分别向组内同学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学表明是否赞同此同学的结论)。

        ②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则举例说明,然后由组内同学再次进行讨论研究。

        ③选派一个同学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2.集体交流(要求小组发言代表结合具体的例子在展台上进行讲解)。

        预设: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进行验证;根据比值验证。

        3.全班验证。

        ;

        ;

        16:20=(16○□):(20○□)。

        4.完善归纳,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

        上题中○内可以怎样填?□内可以填任意数吗?为什么?

        (1)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教师完善板书。

        (2)学生打开书本读一读比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5.质疑辨析,深化认识。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1) ( )

        (2) ( )

        (3) ( )

        (4)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 )

        设计意图基于猜想的学习必定需要来自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验证,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学习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交流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时也真正内化了来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质?,从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用途吗?什么是最简分数?

        今天我们发现的比的基本性质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简比,进而得到一个最简整数比。

        (一)理解最简整数比的含义。

        1.引导学生自学最简整数比的相关知识。

        预设:前项、后项互质的整数比称为最简整数比。

        2.从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简整数比,并简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应用。

        1.化简前项、后项都是整数的比。(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1)

        学生独立尝试,化简后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预设:除以最大公因数和逐步除以公因数两种方法,但重点强调除以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化简前项、后项出现分数、小数的比。(课件出示)

        师:对于前项、后项是整数的比,我们只要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了,但是像 : 和0.75:2,

        这两个比不是最简整数比,你们能自己找到化简的方法吗?四人小组讨论研究,找到化简的方法。

        学生研究写出具体过程, 总结 方法,并选代表展示汇报。教师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预设:含有分数和小数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有分数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有小数的先把小数化成整数之后,再进行化简。

        3.归纳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总结出了将各类比化为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化简时,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可以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遇到小数时先转化成整数,再进行化简;遇到分数时,可以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4.方法补充,区分化简比和求比值。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简比?(求比值)

        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预设:化简比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比,求比值的最后结果是一个数。

        5.尝试练习。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出示教材第51页?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 ; 。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学、独立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数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简比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教材第53页第4题。

        把下列各比化成后项是100的比。

        (1)学校 种植 树苗,成活的棵数与种植总棵数的比是49:50。

        (2)要配制一种药水,药剂的质量与药水总质量的比是0.12:1。

        (3)某企业去年实际产值与计划产值的比是275万:250万。

        2.教材第53页第6题。

        (二)拓展练习(PPT课件出示)

        学生口答完成。

        1.2:3这个比中,前项增加12,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同时练习的编排应体现从易到难的层次性。第1题是针对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练习,同时也为后续百分数的学习埋下伏笔。第2题训练单位不同的两个数量的比的化简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拓展练习不仅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很好地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同时这类题型也是分数应用题、比例应用题的基础训练,也为以后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 反思 :

        《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4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在实例的分析中理解按比分配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按比分配的解题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3.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学习,在观察、研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解决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策略,能运用不同的方法多角度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女生和男生的人数比是5:7?,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一条简单的现实生活信息,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例探究

        (一)自主探索

        1.出示:六(2)班一共有48人,女生与男生的人数比是5:7。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求出什么?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呢?你会算吗?

        2.学生独立尝试。

        3.同桌交流。

        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

        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预设(2):女生: (人);

        男生: (人)。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 呢?

        5.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一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二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直接用书本上的例题,而是用了班级男生、女生人数比这一实际情况。因为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所以学生很乐意去探索、交流、实践。这样的设计不仅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三)实践尝试

        出示例2:这是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瓶子上标明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按照这些比,可以配制出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1.阅读与理解。

        浓缩液和稀释液指的是什么?(浓缩液是纯清洁剂,稀释液是加水之后的清洁剂。)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学生独立解题,交流汇报。)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有 (mL),水有 (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3.回顾与反思。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设计意图把书上的例2作为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尝试、交流,最后进行小结。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审题、分析的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初尝成功的乐趣。

        三、实践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师:打开教材第55页,看第一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 说说 你的方法。

        2.出示: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种黄瓜和茄子。

        师:请你来设计一下,可以怎么分配?

        预设一:1:1。

        师:如果按1:1分配,那么种黄瓜和茄子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计算)

        师:通过计算,发现按1:1分配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是的,平均分就是按1:1分配,是按比分配中的特例。

        对于其余各种分配方法,都让学生快速算一算再交流。

        (二)发展提高

        1.师:增加点难度行不行?我把这一题变一下。

        出示教材第56页第7题:李伯伯家里的菜地共800平方米,他准备用 种西红柿,剩下的按2:1的面积比种黄瓜和茄子。三种蔬菜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1)比较:这一题和前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2)分析:这一题是把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按怎样的比来分配?这个数量直接告诉我们了吗?所以我们应该先算什么?那你会算吗?

        (3)学生尝试。

        (4)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展示学生作业)还有同学用其他方法做吗?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出示: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1)比较分析:

        师:这一题又有什么不一样?没有直接给出?比?,不能直接按比分配了,那怎么办?

        师:我们可以先求出比,再按比进行分配。

        (2)学生独立尝试,交流算法。

        (三)小结

        师: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解答,你觉得在解答按比分配的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师:说得对,在解答这类问题时,我们要认真审题,看清楚是对哪个数量进行分配,是按什么比分配的;如果题目没有直接给出比,我们要先根据题目信息求出比,再按比分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从基本练习到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再到没有直接给出比的题目,层层深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和价值,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索中验证、品尝自己的学习成果,再次感受成功带来的乐趣。

        四、课堂总结

        1.师:学到这里,谁能告诉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和感受。(指名回答)

        2.课外延伸。

        师: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你课后搜集生活中的实例,编一道按比分配的题目,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抓住?收获?、?感受?来进行课堂总结,可以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培养评价、反思的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知识点 顺口溜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小学数学知识点顺口溜的实际运用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

        教学思路是:

        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

        猜你喜欢:

        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尺》教案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常见的量教案

        4. 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

        5. 六年级上册数学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6. 六年级上册数学《因数与倍数》教案

       好了,今天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