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怎么写2.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怎么写

2.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6.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第四单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案怎么写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3、让学生观察画面,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 3X3X2+7=25(个) 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新 课标 第一 网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案# 导语《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分在本单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 “平均分”

        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篇二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 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1、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篇三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1.例1,引入“平均分”。

        谈话: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

        (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

        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3.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练习

        1.练习三的第1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

        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

        (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

        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

        2.练习三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练习三的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

        (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认识简单的近似数》是小学数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

       中的作用。

       2、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 接着数数。

       1998、 、 、 9997、 、 、 497、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205 306 402 < <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

       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

       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

       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

       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

       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

       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3、组织活动3——猜一猜。

       1练习十六第9题

       提出题中的要求。

       请大家独立动脑筋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看你们手猜的一样吗?互相说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猜。

       2组织进行集体交流。说一说你猜出来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猜的?

       及时肯定回答好的学生,并帮助学生总结应当怎样猜。

       让学生将所准备的卡片,按照教师的要求摆一摆:将所准备的卡片组成三位数或四位数;读一读:同桌相互读摆出的数;

       说一说:再互相说一说对方所摆事出的数的组成;

       比一比: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课外训练

       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

       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

       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

       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

       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

       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

       板书设计:

       求近

       例8

       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

       人约是10000人

       1500是1506的近似数

       似数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以现实情境为基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汇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谁能起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最好是用上一些资料。

       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20个班级,学生700多名,教职工大概70人。

       问: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资讯的准确资料是多少吗?

       生猜。

       老师去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21个班级,学生713名,教职工74名。

       2、观察资料、比较

       用小黑板或者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观察这两组资料,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回答这两组资料很接近

       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答案:它们有什么含义?有什么区别很联络?

       师:看来数字里面还有很大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字。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的学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两组资料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感知近似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1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预设小组汇报结果: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师:你认为那个数好记呢?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整百数。

       汇报交流:都觉得1500更容易记住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 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预设回答: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这两个数都是1000的近似数,哪个更好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一个数的近似数并不是唯一的,教师要给予肯定,并让学生比较哪个数更容易接近准确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生讨论交流

       板书: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问:生活中为什么要用到近似数?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学习,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感受到近似数的作用,同时掌握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3、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

       设计意图: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价值,从而在生活中恰当选用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

       1陈东家到学校有603米,约是 米。

       2每台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 元。

       3这个果园有597棵苹果树,约是 棵。

       4这个收费站昨天通过7006辆汽车,约是 辆。

       2、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1小明身高约140厘米,体重35千克。

       2二年级二班有56人,全校约有800人。

       3大天鹅可以飞越海拔88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并会合理的取近似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

       板书设计

       近似数

       1500是1560的近似数

       10000是9992的近似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

       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比较1500和1506两数

       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资料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

       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

       出示主题图2 “新长镇有9992人”

       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

       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

       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

       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

       2、生活中的数学

       近似数的使用

       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学生举例

       3、练习

       P79 4、5、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千,会数1000以内的数。

        2. 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活动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会数10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如何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读写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情景图: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猜一猜这里能坐多少人?

        用100以内的数还能表示吗?

        引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并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计数单位?千?,会数1000以内的数。

        2、我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它们的组成。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1)、学习75页主题图。

        利用课件动态展示教材中数小正方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一个一个地数,到10以后由十个十个地数,再到100以后,一百一百地数。且总结出: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板书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师:那么千在计数器的哪个位置呢?

        师生一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即找到计数单位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师:同学们表现可真棒,这么快就认识了计数单位千。那你们会不会数1000以内的数呢?

        生:会。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学生大声地数出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

        练习: 一个一个地数,从一百九十八数到二百零三。

        一个一个地数,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同桌合作,一人数一个数。先独立数,再汇报展示。)

        汇报交流时,教师借助计数器,讲清楚为什么一百九十九后面是二百,以及为什么九百九十九后面是一千。重点强调满十向下一位进1.

        目标检测一:

        1、我会填。

        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百是( )。

        2、我会数。

        一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六百八十九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下面的小正方体一共有多少个?

        (二百三十五个,并由此引出下一个环节,即1000以内数的读写。)

        (2)、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师:二百三十五,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呢?

        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试着写出这个数,再读出来。强调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练习:看图写数。

        课件出示小正方体图,一幅有230个,另一幅有203个。并由此讲解末尾有0或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并让学生再多举出这样的数,加深印象。

        目标检测二:

        1、判断:

        456 读作:四五六。 ( )

        三百零九 写作:390. ( )

        3个百和6个十组成:306. ( )

        2、读数,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并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624 305 1000

        3、读出生活中的数字。

        广场上有375只鸽子。

        同学们手中有580个气球。

        这片树林有805棵树。

        三、总结评价,内化提高。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的如何呢?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二)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1000以内数的方法。

        (2)运用计数工具,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

        (3)让学生认识算盘,知道在算盘上拨珠的方法,初步学会在算盘上拨出三位数。

        1.2过程与方法:

        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拨数、读数和写数以及在算盘上拨珠记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认识算盘,掌握算盘上记数的方法,学会用算盘记数和数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用算盘来数数和记数。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算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 59的前一个数是(58 ),后一个数是(60)。

        70里面有(7)个十,35里有(35)个一。

        46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数一数:

        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

        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问:99+1等于多少?(100)你还能接着往下数吗?

        (二)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看74页体育馆的座位图,图画的小朋友们在讨论什么?你猜一猜体育馆大约有多少人?(课件出示74页情境图)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同学们这么大的数都知道,刚才我们说的数都比100大,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1. 例1认识计数单位千:

        问:我们学过哪些数位和计数单位?(个位、十位、百位)(一、十、百)

        (1)逐个出示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1数到10。问;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多少?(十)

        教师板书: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

        (2)再逐个出示10个10个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从10数到100。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多少?(一百)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十一十地数。

        教师板书: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如果小正方体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比较快?(可以一百一百的数)

        再逐个出示10个100个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一排一排地数,并问:一排是多少?(一个百)追问:一个百是多少?(一百)继续问:两排是多少?

        数到9个百后问:9个百再添上1个百是多少?怎么表示?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回答:10个百,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千是比百还大的计数单位。

        问: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它们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总结:(10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十个百十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说一说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小组合作交流,分组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当物体个数不太多时,可以一个一个或十个十个地数;当数更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师拿出计数器或课件演示分别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拨一个珠子问学生各表示什么?(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和一个千)

        计数器演示120、203、312,让学生试读,有困难学生,适当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试着从960到1000一十一十的拨珠,边拨珠边读,引出例2.

        3.例2 千以内的数的读写

        出示点子图

        (1)问:图上有多少点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自己试着数一数。让后回答多少点,并说出用什么方法数的。(①、10个10个数,再一个一个数。②、先把100都圈出来,然后再圈十个,最后一个一个数。)

        学生汇报数出的结果。(二百三十五)

        教师用课件出示小棒图,深化对二百三十五的认识,问:二百三十五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二百三十五是由2个百、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2)千以内数的读写

        a.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35,问:怎么读写这个数呢?(写作:235 读作:二百三十五)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并回答:写数时从高位写起,2个百就在百位上写2,3个十就在十位上写3,5个一就在个位上写5。读数时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2就读二百,十位上是3就读三十,个位上是5就读五。

        教师归纳总结:读数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b.归纳千以内数的读法

        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302、130、500。问:这些数会读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并回答:这三个数分别是三百零二、一百三十、五百。发现这些数里面都有零,有的零能读出来,有的不读。

        归纳总结千以内数的三位数的读法:千以内的数,读数要从高位起,中间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零几;末尾有0的三位数,我们就读几百或几百几十,末尾的0都不读。

        4.例3 一千的组成

        (1)出示彩点图

        问:这么多的彩点,你能数出是多少来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2)小组合作交流,探讨用什么方法数,然后汇报:①10个10个地数,有100个10;100个100个地数,有10个100.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总结板书:1000里面有10个100,有100个10。

        5.例4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教师:前面学过了用计数器数数和记数的方法,数数和记数除了可以用计数器外,还可以用一种比较方便的工具,那就是算盘。

        (1)认识算盘

        教师出示算盘,让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并讲解算盘的各部分名称。(框、梁、档、上珠、下珠)

        教师简单介绍算盘的来历及作用。让学生感知我国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算盘是一种记数和算数的工具,非常强大,今天我们简单的学习它的数学和记数功能。知道算盘上每一档的珠子怎么表示数吗?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说明:上下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一般下珠满五个时,用一个上珠拨下来表示。空档表示0。

        (2)介绍算盘拨数方法

        a.认识算盘上的1-9各数。

        b.拨珠方法:拨下下珠用大拇指,拨去下珠用食指,拨入、拨出上珠用中指。

        c.拨数前要确定好个位,让后找出十位、百位、千位?所在位置。拨数要从高位拨起。

        (3)学生自己拨数。

        教师:我们试着拨出563这个数。学生操作,可以互相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指导和帮助。

        (4)总结在算盘上拨数的方法

        a.先确定个位。任意选定某个档为个位,然后依次向左为十位百位、千位等。

        b.用算珠表示数。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十位上的几表示几十?某个数位上是0,则不拨数,即用空档表示。

        三、课堂练习

        1.数一数

        答案:534元

        2.填一填

        1.867这个数由( 8 )个百、( 6 )个十、( 7 )个一组成。

        2.在990中,从左边数第一个?9?表示( 9个百 ),第二个?9?表示( 9个十 )。

        四、拓展提升

        1.绿框中有多少格?

        400+60+8=468(格)

        答:一共有468格。

        2. 一个数,从右边数第一位上的数是2,第二位上的数比第一位上的多4,第三位上的数比第二位上少1,这个数是多少?

        2+4=6 6-1=5

        答:这个数是562.

        课后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知道了千是比百大的计数单位,学会了怎么读写千以内的数,会用算盘数数和记数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方法, 经历口算的过程。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整百、整千数的进(退)位加减法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填空:

        (1)80里面有( )个十。

        (2)700里面有( )个百。

        (3)3000里面有( )个千。3000里面有( )个百。

        (4)3756=( )+( )+( )+( )

        2、数的组成:

        (1)4个千和2个百组成的数是( )。

        (2)5800是由( )个千和( )个百组成的。

        二、出现课件: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爷爷买了什么? 老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2、请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

        (1)老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一台电视的价格比一台冰箱少多少元?

        (3)老爷爷买冰箱比买电视多花多少钱?

        想一想:这几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出现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1、请同学们从中选择一个或两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如果有困难可以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完成练习一

        2、学生汇报:

        预设一:

        老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1000+2000=3000(元) 答:老爷爷一共花了3000元。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用千位上的2-1呢? 还有别的想法吗?

        预设二:

        一台电视的价格比一台冰箱少多少元? 2000-1000=1000(元) 答:一台电视的价格比一台冰箱少1000元。

        师问:你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吗? 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

        预设三:

        老爷爷买一台冰箱比买一台电视多花多少钱? 2000-1000=1000(元) 答:老爷爷买一台冰箱比买一台电视多花1000元。

        师问:这个问题还可以怎么提呢?(一台冰箱比一台电视贵多少元?)

        3、我们现在练习一下:

        3000+6000= 3000+2000= 5000+300= 7000+200=

        (利用学生出现的错例,用计数器演示追问学生:200用该在哪一位上拨珠子?)

        9700-5000= 5000-4000= 8000-3000= 6000-1000= (订正时利用课件出示)

        4、老爷爷现在来到了厨房用具商店,他准备要买这些东西。

        出现课件:

        电水壶 80元 暖水瓶 50元 电饭煲130元 老爷爷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1) 买一个电水壶和一个暖水瓶,要付给售货员多少元?

        (2) 一个电水壶和一个电饭煲相差多少元?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两个问题,而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

        80+50=130(元) 答:买一个电水壶和一个暖水瓶,要付给售货员130元。

        此处是教学的难点,请学生用小棒演示这样突出算理(十进制)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30-80=?(一个电水壶和一个电饭煲相差50元。)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计数器从计数单位上引导:13个十减8个十。

        5、出现:900+600=? 1500-600=?

        师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或相减;加法满十要进位,减法不够减从前一位要退“1”。)

        练习: 4000+6000= 3600-3000= 3700+300= 2000-600=

        6、对比两个例题,进行小结:

        前者:按计数单位直接计算,不用进位和退位 后者:计算时:加法满十要进位,减法不够减从前一位要退“1”。

        7、实际应用,巩固练习:

        (1)P82 第2题 (2)P83 第1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看电视机和冰箱提出想知道的问题(单价、求和、求差)。

        二、联想猜测,明确方向

        1、组织猜单价活动。

        2、明确探索方向

        三、自主探索,成果展示

        1、独立尝试,先行先试(同时完成两个问题)

        2、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3、展示成果,得出算法

        第一个问题:1000+2000=3000(元)

        1) 数的组成: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2) 以小见大: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3) 两个加数都先去掉三个零,再相加,然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三个零。

        4) 1+2=3,10+20=?,100+200=?,1000+2000=3000, 1000+500=?来分析辩解零个数要相同)

        第二个问题:2000-1000=1000(元)方法同上。

        4、迁移类推,完善算法(例10的变形)——“想加求差”法

        小头爸爸买回电视机和冰箱共花了3000元,已知电视机的单价1000元,冰箱的单价是多少呢?

        5、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0及做一做的题目)

        师:真了不起,大家不但帮助小头爸爸正确算钱,又在算钱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打开书本,完成P81例10和小精灵聪聪的两道题。

        1、例10:80+50= 130-80= (说想法)

        2、900+600=(由一想二:1500-600=900,1500-600=900 )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四、模拟练习,扩展应用

        1、真接说得数,带红色的要说算理。

        70+50= 800+400= 3000+6000=

        9000-5000= 1200-500= 1500+1000=

        2、捉鼠游戏P84第一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同桌互相质疑释疑,然后向全班求助,组织学生点评)

        3、扩展题。在()里填整百、整千数。

        ( )+( )=700 1000-( )=( )

        4、小头爸爸可有钱呀,共带去了5000元,够花吗?还剩多少钱呀?

        五、归纳总结,完善认知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2、教师评价学习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4. 在交流与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啦!这不,今天喜羊羊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欢迎吗?那伸出你的小手表示一下欢迎吧!喜羊羊见到你们也特别高兴,他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这个游戏叫做说数的组成,喜羊羊说4000,它是由4个千组成的。谁还会像这样说?那你会像这样说一些整百、整十数的组成吗?

        2、同学们真聪明,一教就会,说了这么多,那么根据数的组成我们就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交流探究

        1、今天,喜羊羊要搬新家了,他想买几件家用电器,想去看看它都要买什么吗?喜羊羊来到了商场,这里的家电可真多啊!我们看看喜羊羊都看了哪些家用电器(出示:电视机、洗衣机、DVD、电冰箱)这时啊!喜羊羊遇到了一个难题,售货员阿姨让他猜一猜商品的价格,猜对了才让他买,这可把喜羊羊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他吗?

        (1)喜羊羊说买洗衣机要用9个百,那是多少钱?(课件显示900元)

        (2)电视机的价格是最小的四位数,谁来猜一猜是多少钱?(1000元)

        (3)喜羊羊说DVD要用6张100元,那是多少钱?(600元)

        (4)电冰箱的价格是最贵的,它相当于2台电视机的价格(2000元)

        2、同学们真聪明,这些商品的价格都猜对了,喜羊羊想买其中的两件家用电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组建议喜羊羊买哪两件商品,并解答出来。(小组讨论)

        3、各组汇报

        (1)、我想让他买电视机和电冰箱。他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电冰箱可以帮他储存各种食物。

        你想的可真周到。帮他算一算如果要买这两样家电需要花多少钱?

        1000+2000=3000(元)(板书)

        这个得数对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就是3000。)还有谁是这样算的?(找3个同学说)我们是利用什么来做的?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吧?(数的组成法)

        还有其他算法吗?(1+2=3,所以1000+2000=3000),(找3个同学说)

        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生1: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比较不会弄错。

        生2: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很简便,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生3:…

        同学们都喜欢第二种,我们以后在做题的时候就应该选择这种方便快捷的方法。

        (2)还有哪组来汇报?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给喜羊羊出了这么多的主意,那在这4件商品中最贵的是谁?那最便宜的呢?那你能不能帮住喜羊羊算出它们相差多少吗?(2000-600=1400元)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0-6=14,所以2000-600=1400)如果用数的组成法来做应该怎样做?(20个百-6个百=14个百,所以2000-600=1400)

        那你还能提出像这样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

        3、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并都能解决,真让那让人佩服!现在,喜羊羊有了自己的主意,他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台电冰箱高高兴兴的开着车往家走。(出示)

        4、喜羊羊从商场出来, 要经过图书馆,才能到家,你能帮助喜羊羊算一下,他一共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家吗?(80+50=130千米)你是怎么算出来的?(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是130.)还有其他算法吗?(8+5=13,所以80+50=130)那你能根据这个加法算式,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130-50=80,130-80=50)你是根据什么算出它们的得数的?(根据加法80+50=130就得到两个减法的得数)哦!想加法算减法,老师这还有一组数你能根据这三个数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吗?(900+600=1500 600+900=1500 1500-900=600 1500-600=900)

        三、巩固应用

        1、同学们的确很厉害,喜羊羊给同学们出的这些难题都被你们解决了,现在你会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了吗?那么我们不仅要会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还得算的准,算的快,喜羊羊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我们先来看第一关:出示课件,每一个盒子后面都有一道题,你要读出这道题并快速说出得数。谁最先举手老师就先叫谁!

        2、经过了紧张的比赛以后,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老师把同学们分成4组,老师这有好多的题卡,当得数是1000的第一组同学站起来,得数小于1000的第二组同学站起来,得数是1500的第三组同学站起来,得数大于1500的第四组同学站起来。听好要求了吗?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看!喜羊羊都向你们竖起来大拇指,他一定在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棒!现在喜羊羊要回家了,他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更加的努力,你们能做到吗?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81例9、82页例10、做一做及练习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具有重要作用,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分析: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和旧知的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有效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习,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口算

        40+50= 90-60= 90+10=

        80-50= 60+30= 100-70=

        2、填一填

        (1)80里面有( )个十;150里面有( )个十。

        (2)500里面有( )个百;1300里面有( )个百。

        3、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数是几。

        1200 3600 650 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猜出上面各数。并观察上面这些数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

        师: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师:五一期间,商场搞促销活动。王大爷买了一台电视机花1000元,一台电冰箱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预设: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尝试解决第一问题。

        1000+2000=

        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3、方法优化,(同学们可真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么多方法中,你喜欢哪种方法?)

        4、另外两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1)、选择一题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教学例10

        1、组织活动编题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2人一组,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2、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略 )

        出示:80+50 = 130-50=

        学生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

        生1: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是130.

        生2:由8+5=13想到80+50=130

        生3:先算8+5=13,再将后面的0补上,就是130.

        130-50=80.

        生1: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2: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想加算减)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知道加减法是一对好朋友,一道加法算式它必然有对应的减法算式,利用这个规律,能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把它们补充完整,如果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3、打开书本,P81下面小精灵聪聪还有两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展示你的本领吧!

        900+600= 1500-600=

        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4、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最简便就用哪一种方法算。

        四、巩固拓展

        1、做书中的做一做第1题。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后请起立,然后集体核对。全对者请坐下,有错者说说为什么错了?自己能改正么?

        2、又有几组算式好朋友出场了,小朋友们赶快算一算。

        670-600 670-60

        4000+200 4000+2000

        1800+2000 1800+200

        700-500 700-50

        算好的同学思考:这几组算式好朋友要提醒我们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要提醒我们注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3、捉鼠游戏。

        师:粮仓里有这么粮食,可也引来了不少老鼠。(出示)怎么办?

        生提出灭鼠策略。

        师:还是请猫来捉拿吧。这是最生态的方法。看他们来了:

        生:我是花猫,专捉900的。

        生:我是黄猫,专捉1000的。

        生:我是黑猫,专捉1500的。

        师:大家为他们加油,同时可大声帮助他们,比赛开始。

        生:加油!加油!

        生:花猫!你抓错了一只!

        生:黑猫!你的有一只被黄猫抓走了!快去抢回来。……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生:我知道了学习数学要做到认真观察、注意倾听、勤于思考。

        生:我知道了要夸奖同学的优点。

        师:在这节课中,大家通过努力,证明了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请大家自豪地说——我最棒!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图 电视图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

        (3)、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

        1000+2000=3000

        2000-1000=100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类

       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

       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

       三、读法

       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

       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书: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

       2、有零的数的读法。

       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

       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

       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

       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

       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

       四、写法

       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

       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

       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

       学生试写。

       学生订正。

       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五、练习与巩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 

        2.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61-62页例1,2,课堂活动1

        二、教学目标:

        1、弄清进位加法的算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2、过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比同的方法解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四、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挂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学校为了小朋友的健康,每年都要组织体检,今年又要体检了,保健老师条查各班人数,现在,来到了六二班教室。他了解到了什麽?(男生23人,女生25)

        问: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23+2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独立思考计算23+25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①23+20=4343+5=48

        ②25+20=4545+3=48

        ③23+10+10+5=48……

        2、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一种方法,想知道吗?

        师:用竖式计算。板书:

        23

        +25

        ————

        48

        说明:3和5对齐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2和2对齐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既相同数位对齐。

        3、竖式上怎麽加呢?讨论。

        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4、教学例2

        再给医生准备茶杯时,出现了这种情况(出示例2图)你能帮忙算算还差多少吗?

        (1)学生列式

        (2)动手操作小棒,理解算理。

        (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学生看书,你的方法和谁的一样?

        3.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数平移距离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

        三、判断练习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四、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4.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平均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操作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具准备:分组准备各种食品、每人一张卡纸、圆片(18个)、作业纸。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桔子等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联欢会情境,让学生感受平均分

       1、让学生感受什么叫平均分。

       (1)师:就要过年了,今天我们来开个联欢会。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给你们组准备了什么食品?(饼干、巧克力、糖果……)我们想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你们能帮我把这些食品分成四份吗?

       (2)让学生分组分一分食品。

       (3)让学生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4)师:象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1)(出示多媒体课件)刚才老师和一组同学一起“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个苹果。”

       (2)让生把分苹果的过程读一读。

       (3)让学生用这句话把本组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

       3、巩固练习:判断哪种分矿泉水的方法对。

       二、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在活动中学习书中例2

       (1)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分组把15个桔子平均分到5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分完后请学生分组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并上黑板演示。

       (3)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组分食品的过程。

       2、拔河比赛:师请8位学生,平均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比赛中适当穿插德育渗透,如集体主义教育等。

       3、给获胜选手发奖品:12支铅笔平均发给4个同学,每人几支?

       请学生用/代替铅笔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集体核对。

       4、集体游戏:我们班有40位同学分8组做游戏,平均每组几人?

       让学生按分好的组在歌曲声中向自己的同伴说新年好。

       三、迎新年队列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出一个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四、小结: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5.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设计说明

        1、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

        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示意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结合示意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通过图形表征和语言表征等多种形式,将具体问题和运算的意义联系起来,使学生有理有据地选择算法。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方法,提高能力。

        解决问题主要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数量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则是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充分利用主题图呈现的用除法解决的两种不同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同时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要解决的问题与除法意义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圆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各自从图中看到的信息)

        2、组织学生汇报。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1、教学例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讲给同桌听。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生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问题。

        ①学生小组合作,先分析问题,然后汇报方法。

        预设

        方法一: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

        方法二:用笔画一画。

        ②教师强调:我们可以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帮助分析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①学生列出算式:15÷3=5(只)。

        ②汇报想的过程: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数,这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5)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第二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并说明理由。

        ①学生列出算式:15÷5=3(个)。

        ②汇报解题思路: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这也是平均分,应该用除法计算。

        (6)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与小组里的同学讨论。(学生讨论,然后交流讨论的结果)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两个问题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2、学习用乘法检验。

        (1)引导学生质疑:大家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到底对不对呢?你们能想办法检验一下吗?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检验方法,并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3)引导学生总结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检验。

        3、总结。

        我们刚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先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再在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作铺垫。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学习目标: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小黑板、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决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从情境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用加法、减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黑板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师:把书翻到4页例1看情境图和下面的计算方法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应怎样列式计算?重点看下面的三种计算方法:

        1、先看小男孩的计算方法22+13=35(人)求出的是什么?35-6=29(人)求出的是什么?

        2、再看小女孩的计算方法22-6=16(人)求出的是什么?16+13=29(人)求出的是什么?

        3、最后再看绿衣服小男孩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看书自学

        2、"做一做"(第6页第1题)师:下面老师来考考同学们看谁做题最认真①指2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学做在书上②师巡视发现其他学生的错误

        五、后教(议一议)

        1、学生更正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2、讨论(议一议)

        (1)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列正确的举手?认为22+21=43(人)43-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

        (2)认为22+21=43(人)求出的是什么?43-16=27(人)求出的是什么?认为22+21-16=27(人)这个算式正确的举手?与第一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3)认为得数正确的举手?认为单位名称正确的举手?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生更正错误

        六、练习师:刚才同学们计算的都很正确下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男女生比赛看谁能快速、正确地列式计算比谁小旗得的最多!

        投影出示:

        (1)商店有30台微波炉卖出18台又运来28台现在有多少台?

        (2)二(1)班男生有38人女生有21人其中30人参加歌唱比赛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歌唱比赛?

        (3)同学们做黄花35朵红花20朵送给二(2)班28朵还剩多少朵?

        七、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你们!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八、当堂作业(练一练)

        师:下面就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比谁字体端正并能做全对作业:

        1、小红家有公鸡25只母鸡17只卖了20只还剩几只鸡?

        2、男生有24人女生有14人其中29人是少先队员有多少人不是少先队员?

        练习:教科书第6页1、2题

        #二年级# 导语心理学中,印象的初始信息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印象对事物接下来顺利发展是多么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之初,如果我们留给学生数学的印象是枯燥的、乏味的、复杂的,将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排斥与厌恶,所以做一份优质又充满趣味的数学教案很不容易啊!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

        (2)2X6+7=19

        (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好了,关于“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