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表格版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表格版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表格版

       欢迎大家加入这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问题集合的讨论。我将充分利用我的知识和智慧,为每个问题提供深入而细致的回答,希望这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并促进思考。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3.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5.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6.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_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表格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教案

       第六单元

       面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1、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教学活动。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正确的表象。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这里教材内容包括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个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又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公顷、平方千米。这一内容主要是介绍教大的面积单位,它常用测量土地面积,我们有时称它为“地积单位”。认识这两个面积单位,对以后的生活 、生产劳动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第三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自学反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二、教师点拨,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课件出示:例2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

       三、知识的迁移

       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们知道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有长方形的特点,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也可以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我们用的数学书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先请你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

       3、完成课本第79页1、2、3、4题。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

       《位置与方向》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辨认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观察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导入新课

        放寒假时小红去了一个度假村。一天她去度假村旁的森林公园玩,可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她该向东、西、南、北哪个方向走呢?

        二、愉快体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互相解说。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诉老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样去我们的操场上认识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其他同学观察和发现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按照4个方向观察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诉大家。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位置与方向》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案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 1.2元)。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1.2-0.6=0.6元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出示计算题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

        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

        要从前一位退?1?。

        今天我们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

        2.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

        观察里,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意义的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有选择的板书:

        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

        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

        师: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怎样列式?

        买一个转笔刀和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一共要多少元?指名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列式。

        0.8元=8角

        0.6元=6角

        8角+6角=1元4角=1.4元

        一个转笔刀比一枝没有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

        指名同学列式。

        不退位减法

        0.8元=8角

        0.6元=6角

        8角-6角=2角=0.2元

        ?2?为什么要写在这里?

        师再次板书把同学们的问题写黑板上。

        讲解退位减法

        师:问题是什么?你能用小数进行计算吗?

        1.2-0.6=

        师:?2?减?6?不够减怎么办?

        附答案:

        1.2-0.6=0.6

        师: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是怎样计算的?

        小结: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师:把你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试着自己解答。

        学生分小组解答问题,教师巡视,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脑筋大转弯》比《校园科幻》便宜多少?

        小明带着10元钱,这两本书各买了一本,他带的钱够吗?

        附答案:

        6.80-3.40=3.40(元)

        6.80+3.40=10.2(元)

        10.2﹥10

        他带的钱不够

        丽丽带了10元钱想买两种不同的饮料各一罐,还能剩下多少钱?

        3.6+2.8=6.4(元)

        10-6.4= 3.6(元)

        答:还能剩3.6元。

        师: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3.课堂练习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7.74-5.85=   9.35-4.74=

        38.63-3.42=   1.16+4.77=

        8.17-5.26=   2.26-0.86=

        4.93+4.75=   76.55+4.68=

        附答案:

        7.74-5.85= 13.59  9.35-4.74=10.09

        38.63-3.42=35.11   1.16+4.77=5.93

        8.17-5.26=2.91   2.26-0.86=1.4

        4.93+4.75=9.68   76.55+4.68=81.23

        课件出示

        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回到家里让自己的父母测量一下身高,回到学校和其他同学的身高作比较,谁比较高。

        4.巩固提升

        课件出示

        附答案:15.4+2.1+2.3=19.8(千克)19.8 ﹤20,所以不能一起坐船。

        师:你能提出什么的问题?

        玫瑰和康乃馨一共多少钱?

        玫瑰比康乃馨贵多少钱?

        ?

        附答案:2.2+0.6=2.8(元)2.2-0.8=1.4(元)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件出示

        两件衣服一共多少钱?

        附答案:27.9+54.9=82.8(元)

        课后小结

        a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b师生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一)

教学内容

        人教三年级下册P3-P8。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4、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

        2、教学难点:快速辨别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太阳吧,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那同学们有观察过太阳吗?(学生们纷纷讨论起来。)

        学生1:太阳是圆的。 学生2:太阳每天从东边出来。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

        师:(多媒体演示)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课

        教学东、西、南、北。

        师:我们看看学校的鸟瞰图。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什么面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

        学生:西面。

        师:这位同学学得非常快啊!那我们再看看教学楼在校园的什么面,大门在校园的什么面。请大家举手回答。

        学生1: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

        学生2: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师:同学们太聪明啦!都学得很快。

        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面向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向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师:我们再看看学校的示意图。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大门在操场的下面,就是再操场的南面。我们再看下面的题目。

        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和赞赏。

        师:我们再看看天安门的布局,根据图读一读:天安门城楼在国旗的北面,人民大会堂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西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学生们跟着念起来。)

        接着老师又找学生回答问题。

        师:我们再观察校园的鸟瞰图,餐厅在校园的什么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什么角,科技楼在校园的什么角?大家来想一想。

        学生:餐厅在校园的西北角,存车处在校园的东南角,科技楼在校园的西南角。 师:回答的太棒了!现在大家都可以作一个小小向导了。看谁愿意主动做小向导?(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对答案进行公布,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给予鼓励。)

        师:大家应该都喜欢去动物园吧!那我们来看看动物园的示意图。说出各动物场馆分别在花坛的什么方向。(学生们都踊跃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再看看街心广场的分布。请同学们回答银行、车站、公园、饭店各在街心花园的什么方向?(老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找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肯定和夸奖,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进行鼓励,鼓励下次再接再厉。)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懂得辨认方向了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教案(二)

教学目标: 位置与方向(一)

        1、 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

        2、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知道“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

        3、 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 能根据已定的一个方向,确定其它方向。

        5、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在实景中正确辨认东南西北。

教学难点: 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坐在教室的四个不同方向。

一、引入

        1、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表示位置的什么词语呢?(“前后左右”)。

        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吗?(请两位位置相对的学生说一说,他们因为位置的不同所说的也不同。)

        2、怎么两位同学说得都不一样呢?

        (用“前后左右”来表示位置是相对观察的人来说的,观察的人位置变化,“前后左右”的事物也会发生变化。)

        3、揭题:

        人和物体总是位于一定的位置和方向的。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前、后、左、右”以外,你还知道什么表示位置或方向的词语吗? [板:认识方向 东南西北]

二、认识生活中的方向

        1、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怎样辨别这些方向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最常用的方法是:

        (1)早晨,太阳在东方升起。

        (2)夜里,北极星在北方闪耀。

        (3)指南针永远能指向南方。(要求重点掌握第一点,二、三两种简单介绍。)

        2、同学们有这么多好办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辨认一下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对教室来说:教室的东面是哪里?有什么东西?那南、西、北面各有什么东西?你们小组在教室的哪个方向? (指名答,老师给予帮助。)

        3、确定好方向以后,同学们全体起立,面向东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南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西方,点点东南西北;面向北方,点点东南西北。

        4、两个同学互相做游戏,一个同学说方向,另一个同学就面向什么方向。

        5、老师站在同学们的中间,请问老师分别在你们组的什么方向?

        问:老师一直没动啊,为什么一会在东一会在西一会在南地会在北呢?

        看起来,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与“前后左右”一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会有不同的方向,这说明方向是有相对性的。

三、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1、我们画地图时一般都把“北”画在上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北 ↑

        西     东

       南

        哪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2、 如果把“北”画在右边,那其它三个方向怎么画?画在下边?画在左边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观察规律:

        (1)

        (2)

        (3) 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东方在北方的右边。 向右转,依次是东南西北。

四、方向的应用

        1、例1:

        (1)方向的?

        (2) 填空。 看图。小明站在操场中,他的东面有什么?南面?西面?北面?你是怎么确定?

        2、到走廊中看一看:假设我们站在图书馆和体艺馆的中间,那我们的东面在哪个方向?有哪些东西?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什么?(教师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

        3、看第2页小图:(北京天安门广场示意图)

        假设你站在中间,哪一面是北?说说你的东南西北各面都有哪些建筑物?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2题:说说你的房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是怎么布置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把握方向有什么窍门?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  板书设计:认识方向

        北 ↑

        西  东

        南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2、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师: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师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每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研究一下.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师:课件出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谁来说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你手中的学具,开动脑筋,四人一小组动手操作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操作结果。

        生1: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0个,所以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100平方厘米。

        (教师出示一面画有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的正方形。)

        生2:我们是用直尺去量

        师:还有想法吗?

        生3:我是直接把1分米换算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

        师:总结并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学生齐读。

        2、知识迁移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师:仿照刚才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小组在一起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巡视,生汇报。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因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读。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每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师在黑板上贴字条) 去掉?相邻?行吗?为什么?平方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生回答师板书: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师领读生跟读(正读反读这三个关系式)

        3、根据进率,进行换算

        师:应用这些关系,你能推算出2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平方分米就是2个100平方厘米,也就是200平方厘米)

        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呢?

        反过来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呢?你又是怎么想的?2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举几个例子吗?(生举例)

        三、深化新知,巩固练习

        (一)、火眼金睛(下列说法对吗?)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

        每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

        我们学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合500平方分米( )

        1平方米=1000平方厘米( )

        (二)、神机妙算(你能很快说出答案吗?)

        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1000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6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厘米

        (三)、大显身手

        一个正方形桌面的周长是360厘米,边长是多少厘米?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回顾整理、总结生成

        1、回顾一下我们今天所学内容,并把例题补充完整。

        2、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呢?(生畅所欲言。)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

        五、布置作业

        1、83页做一做

        2、练习二十第四题

        六、拓展延伸

        (智力闯关)

        小红家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客厅正好用了96块方砖,小红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 导语小数,是实数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是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号。其中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了解小数产生的生活背景。

        2、知道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以米、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会读、会写小数。

        教学难点:建立十分之几的分数与小数间的联系,体会小数十进制位值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生活感知,引入小数。

        1、谈话:同学们,数学课经常与数打交道,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商品信息,请大家给这些标价牌上的数分分类,怎样分呢?(同桌交流)

        24元  3.45千克

        119元  0.85元

        10元  2.60元

        全班交流:(指名一生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分?它们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三个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的三个数都有小圆点)

        2、引入课题:左边的数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像右边这些带小圆点的数叫小数。小数是数的王国中又一个新的成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

        3、有关小数,你知道什么?

        4、你比较熟悉哪一个?你能来讲一讲吗?

        二、自主实践,认识小数

        1、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以3.45为例,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师:小数中间这个小圆点叫小数点。(板书:小数点)小数点可是小数的重要标志。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了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是---小数部分。(板书)

        2、读小数。

        谁还记得这个小数怎么读呢?(3.45)

        师:看来你听的非常认真。

        生1读,生2读,全班读。

        师:我们把这个小数的读法写下来。我们刚才读了几个字?读了几个字,我们就写几个字。(板书)

        生活中还有许多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

        师:找同学来读,如果读对了,我们就跟着读,读错了举手纠错。

        师:36.36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小数,边读边思考:读小数时,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一样吗?你是怎么读的?同桌说说,汇报

        生:读小数部分,那个中间的“十”就要去掉。

        师:也就是说,读小数部分时,是不是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

        生:不是

        师小结: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是几就读几,就像报电话号码一样,一个数一个数,依次往下读。

        认识了小数,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

        三.结合情境,理解小数。

        (一)借助长度单位理解小数。

        1、标出相应的长度。

        出示米尺:观察这个线段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把一米长的线段分成了10份。教师:数学要严谨,准确的说,强调“平均”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几分米?为什么?

        生:1米=10分米,把10分米平均分成十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

        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师:知道了每一份是1分米(板书),谁能快速说说,从起点分别到箭头所指的地方有多长?

        分别标出3分米,5分米,8分米。

        生答:3分米、5分米、8分米

        师:为什么这里是3分米?

        生:因为有3个1分米。

        2、用分数表示。

        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预设生:把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它的1/10。

        师:1分米是1米的1/10,也可以说成1/10米。

        师:老师刚才说了什么?谁听明白了?(板书1/10米)

        3分米,5分米,8分米又可以写成几分之几米呢?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用分数表示这些长度。

        师:为什么3分米可以写成3/10米?

        预设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它的3/10米。

        3、小数表示。

        1分米可以写成分数1/10米,也可以写成小数0.1米。

        师:想想整数部分为什么写“0”?

        预设生:因为1分米不够1米,所以在整数部分写0。

        师:1表示什么?

        生:1表示1分米。

        师:1还可以表示什么?

        预设生:10份里面的1份。

        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把其他长度也用小数表示出来。

        师:3/10,5/10,8/10,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

        生:0.3、0.5、0.8。

        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3分米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小数部分因是10份里的3份,所以写成3.

        总结归纳。提问:为什么这些小数的整数部分都是0?观察这些分数和小数,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观察)怎样的分数可以写成怎样的小数?(十分之几米可以写成零点几米;零点几米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米)

        师:0.3和0.5中间是那个小数?0.8后面呢?0.9后面呢?

        4、交流讨论: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米。

        生:写成1.3米

        师:为什么这时整数部分不写“0”?

        师:1.3米中的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二)借助元、角、分进一步理解小数。

        课件出示做一做图:

        1、出示人民币图:这幅图你能看懂什么意思吗?

        预设生:10个一角=1元,1元=10个一角

        2、学生交流:

        1角是1元的()分之(),

        生:因1元里面有10个1角,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师:整数部分为什么写“0”?“1”表示什么?

        生:“1”表示1角;十份里的一份。

        能像老师这样,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填空吗?

        5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8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元;

        8元5角写成小数是()元。

        提问:为什么5角是十分之五元?为什么0.5元的整数部分要写0?那么。

        8.5元的整数部分为什么不写0呢?

        四、巩固练习、拓展小数。

        1、十分之几米可以用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元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可以写成十分之几,用小数怎么表示?提示书写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2、会正确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素养目标: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

        师:大家看这些中的数,你们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是小数。

        师:关于小数,你知道哪些?

        生:比整数多个小圆点。

        师:像3.45,0.85,2.60,36.6这样的数字我们叫小数,(板书小数的概念)这中间的点就叫小数点,这个小数点是个小圆点,要写在前一个数字的右下角。

        师:你能从中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小数,说一说它表示多少吗?

        生:0.85元表示八角五分。2.60元表示二元六角零分。

        师:还能说说哪个?看来大家对表示价格的小数比较了解,那我们就从我们最熟悉的价格来认识小数吧!

        二、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读法

        师:这些是老师收集的物品价格信息,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些小数?

        生:二点五十。

        生:二点五零。

        生:一点零五。

        生:一点零五。

        生:二十八点五零。

        生:二十八点五十。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数同学们有不同的读法,到底哪种读法正确呢?现在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示范标准读法)你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数该如何读吗?

        生总结: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师: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再来读读生活中其它的小数。

        陆地上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8.5米,它的体重可达5.25吨。

        的动物是长颈鹿,它的高度可达5.8米。

        世界上的鸟是非洲鸵鸟,它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1.5千克。

        的水母是北极霞水母,伞盖直径可达2.5米。

        (二)初步认识小数

        (1)元进制

        师:看大屏幕,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

        师:你能指出其中的0.1元吗?(学生上台指)

        就只有这一个能代表0.1元吗?(每个一角都能表示)

        0.1元用分数该如何表示?为什么呢?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用分数表示就是1/10元,用小数表示是0.1元。

        师:0.2元如何表示呢?0.3元呢?0.4元呢……

        0.9元呢?谁来指一指?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一角,其中九份用分数表示就是9/10元,用小数表示是0.9元。

        师:那1.1元表示多少个一角呢?为什么?

        生:11个,因为1.1元表示一元一角,就是11个一角。

        师:1.2元呢?1.3元呢?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用元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生:元。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角。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几分。

        师:下面看谁会动脑筋,如果不够1元,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应该写几?如果不够1角,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应该写几?

        (2)米进制

        师:不仅在表示价格时,我们常常用到小数;在测量长度时我们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一起来看看。

        这是条1米长的线段,现在把它平均分成10份。

        师:这一段用分数如何表示?用小数如何表示

        1分米是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师:取其中的4份、5份、7份、9份呢?分别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又怎样表示?拿出草稿本,写一写。

        师:用米作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生:米。

        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

        生:表示分米。

        师:那你认为第二位应该表示什么?

        生:表示毫米。

        师: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小数与分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在真分数的情况下)

        三、巩固提升

        (一)下面的小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

        A、80.6  B、2.60  C、3.05

        (二)看图把黑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

        (三)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3分米=()米

        1米3分米=()米

        四、全课小结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学反思

 《认识小数》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往一般出现在第八册教材中,在新的人教版课标教材中此内容被下移到第六册,是在一年级学习了认识用小数表示商品价格后进行。由于这课内容自身特点的原因,教学应以讲授式为主,对新知的学习探究性并不是很强,思维含量也不太高。怎样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怎样在这样的接受性学习中挖掘出探究因素,让接受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这是我着力思考的问题。我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因此,我围绕教材用一幅情境画的形式,把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兴趣的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把数学文化引入课堂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是符合课改理念的,通过让学生观看小数点的历史短片,从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的文化,使他们学习有意义的数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教师让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己要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游戏的形式组织课堂

        通过数学小游戏——听老师的描述,猜一猜是哪一种动物?变换枯燥的课堂练习方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进学生投入到游戏中。教师在此乘热打铁,出示每种动物的身高体重数据,让学生读出这些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的读法目的。

        总之,使每一位学生拥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具备发展的能力,使之乐学、会学,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小主人,一直是我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2.(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 小组合作 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表格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 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 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 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 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 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2.4 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三)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 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2. 对表头的认识以及复式统计表中横栏、纵栏所表示的内容的认识。

教学准备:

        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兴趣小组标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前几天我们称量了每个小朋友的体重,现在老师想统计我们小朋友的体重情况,比如20千克及以下的有几人?21-25千克、26-30千克、31-35千克、36千克及以上的各有几人?可以怎么统计?

        2.学生自由回答统计的方法。(站起来数一数、举手、写票等)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来统计吧!

        3.完成统计表。

        师:你能根据上面的情况完成统计表吗?(个别学生回答)

        4.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生答师小结:进行体育锻炼及不挑食教育:胖的小朋友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瘦的呢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

        师:这张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学生比较)

        2.师:你们都找到了答案了吗?但是刚才在比较的时候,我看到我们同学一会看这张,一会看那张,感觉如何?(麻烦、两张表格看起来不方便)

        3.制作复式统计表。

        (1)师:老师也觉得很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

        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后得出: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2)先让学生自己同桌之间试一试,然后让生演示各种合并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上下一移,把范围这行重合这种方法最好。(能这样演示最好,不能的话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

        (3)师:这样合并以后你能看出21-25千克范围内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了吗?

        这样合并后和刚才比较哪个简单呢?(这样简单)

        4.完善复式统计表,揭示课题

        (1)师:这样合并以后,还有些问题,就是我们有两条数据了,不知道哪条是一年级,哪条是二年级了,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对刚才合并的统计表稍微做些改动,(在两张统计表上改一改),老师已经制作了一张新的统计表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2)师:第一格我们称为表头,里面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呢?

        (教师对横栏、纵栏及表中的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

        (3)我们已经认识了复式统计表,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手中的两张单式统计表的数据完成手中的复式统计表吧。

        5.观察、分析统计表

        (1)师: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新做好的统计表,比较一下16-20千克范围内一年级比二年级多几人呢?31及31以上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几人呢?

        (2)比较起来感觉如何?(生答)

        师:的确如此,复式统计表在分析和比较多个数据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板书: 优点:便于比较和分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介绍: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计算机小组、篮球小组、舞蹈小组、田径小组。你想参加哪个小组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统计吧。

        2.活动要求:

        (1)现在老师先选出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拿好标签,你想参加哪个兴趣小组就站到哪一组,但是要按顺序排好队伍。

        (2)请每个兴趣小组的小组长统计好自己小组有多少位同学。

        教师边把兴趣小组标签贴在黑板上的同时边让组长说一说自己组的人数,学生完成手中的统计表。

        3.根据完成的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多,一班参加( )兴趣小组的人最少。

        (2)我们班参加篮球小组的人比一班参加篮球小组的( )人。

        (3)一班参加人数最多的兴趣小组比我们班参加人数最少的兴趣小组多(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谁来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问题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聪明呀,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呢?生活中为什么那么多地方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呢?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