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创意作文 创意作文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

zmhk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1.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2.四年级数学教案

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4.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5.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6.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_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3篇

        在数学课上四年级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四年级数学教案能够提升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四年级数学教案的写法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定向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多种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六、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出示情境图。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2、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标: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教师:东偏北是什么意思?东偏北30°表示什么?起点到终点的这一条线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这样叙述:1号检查站在北偏东60°,距离起点大约1千米的地方。那1号检查站改画在什么位置上?

        (让学生发现这两种说法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

        请你在这一副图中标出一个2号检查站:东偏南30°,大约走2千米。

        2号检查站能不能换一个说法呢?(南偏东60°,大约走2千米)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完成第20页“做一做”。

        (四)、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

        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o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o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标:位置。

        (六)全课总结

        (七)作业布置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19,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竞赛题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

        91页5----8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

        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 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 导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是在以前学习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的读写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很大的数。

        (二)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三)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

        难点: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

        教具和学具

        教具: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

        学具: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5  7108 4003 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1.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

        (10个一千是一万。)

        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

        (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

        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

        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

        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同时告诉学生:一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如果1秒钟数一个数,昼夜不停地数,数到1亿要数3年2个多月。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介绍数位。

        一开始上课时,同学们读的万以内的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各个数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3876,是由3个千,8个百,7个十和 6个一组成的。6个一是在右边第一位,就是个位;7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8个百在右边第三位,就是百位;3个千是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叫做数位。

        (2)介绍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

        (4)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和万级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位起,都是十、百、千。

        不同点:万级多一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

        练一练

        (1)十万有( )个万,一百万有( )个万,一千万有( )个万。

        (2)一百万有( )个十万,(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一亿是( )个一千万。

        (3)从低位到高位,按照数位顺序说出个级和万级的每一个数位。

        (4)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5)万位的右面一位是( )位,左面一位是( )位。

        3.教学例1。

        (1)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二十八万。

        引导学生用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万级数,但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2)让学生在算盘上打出三千零七十万,指定学生读数。

        练一练

        读出下面各数,再用文字写出来。

        (3)提问:万级的数的读法和个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万级先按个级的读法来读。

        不同点:读万级数时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4.教学例2。

        (1)指导学生读例2各数。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提问:

        ①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②怎样读万级的数?

        ③在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

        ④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

        阅读课本第3页,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读出下面每组数,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3)先说出下面每一个数是几位数,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

        2.灵活性练习。

        出示活动数字卡片,在数位顺序表上进行读数训练。

        移动卡片上的数字,让学生读出各数。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3.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5题,自制一张亿以内数位顺序表。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和正确读出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并学习按级读亿以内的数。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需要学习比万更大的数,引出新的课题。

        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学生在算盘上拨珠,学习新的计数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位顺序表和按四位分级。

        第二部分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先学习只有万级的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学习含有两级的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并突出哪些0该读,哪些0不该读这一读数中的难点。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读数规则。

        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4、6、12、14、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教学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我们都想当小老师吧?今天我们就比一比谁是“优秀小教师”。

        每人发一张学生课前做的小片子。

        片子内容:

        判断题:(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2)2496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24960000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85000030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3)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8500000(×)

        一百万七千写作:1007000(√)

        四万零九十写作:4090(×)

        (4)17860000米=(1786)万米(√)

        17865000米≈(1786)万米(×)

        (二)判断反思:

        (1)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

        反思:①第一题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②谈谈你对数位的认识。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③谈谈你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④谈谈你对数级的认识。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⑤你对这三个数学概念还有什么疑问吗?

        ⑥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

        ①观察第一、二小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②观察第三、四小题你觉得应该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③谁能对亿以内数的读法进行总结?

        (3)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①想一想怎样写出亿以内数?

        ②有什么需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吗?

        (零占位的问题)

        (4)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巩固练习:

        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光给别人挑出问题是不够的,自己必须概念清晰。下面请你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

        1.出示书中的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读两个0;

        读一个0;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总结: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旋转》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课题:练习十五第1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3)观察思考“c6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305300535002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24960000

        让学生试读。

        比较24960000与24960000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500001800002350000400000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6407000。

        ②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85000300。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

        3.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一些基本方法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记数单位以及各记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记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课件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大数。(出示投影)

        1994年首都北京的人口有一千零五十一万。

        光的速度是每秒二十万千米。

        地球离月亮大约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千米。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今天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些大数。(板书课题)

        2、介绍主题图(出示主题图)

        20xx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普查中这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据。(课件出示:我国人口)

        谁能尝试读出上面这些数?

        指名读数,并让学生说说他是怎样读的?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出示例1: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1.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

        2.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

        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完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同桌之间互相说数,一个一、一万一万地说,另一个拨。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中的第五课。这部分内容既丰富了对大数的'认识,又是对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基础。另外,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很难得到或不需要得到精确数,或是用大数描述事物时,人们经常会选择近似数。因此,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知识的衔接上近似数都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收到前面计算教学中估算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经验积累,很多学生在课前已经可以凭借数感找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也有一部分学生了解甚至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大数的近似数。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四舍五入”法只是一个模糊的认识,对于“四舍五入”法具体是什么,它的道理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运用“四舍五入”法都不是十分清楚。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小学中年级段,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xx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xx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00,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

        3.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背景:

        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统计与概率”,并且指出在教学“统计”要从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有关知识点的教学转向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本课(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94页例2)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使学生能使用各种统计的方法以及“正“字的统计方法统计数据。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和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正“字的统计方法。

情境描述:

        方案一为:按照课本例2提供的情境进行。统计喜欢哪种颜色的花的人数。导入过程:六一儿童节到了,小朋友们正在用鲜花来装扮他们的教室,这里有哪几种颜色的花?你喜欢哪种颜色?然后对喜欢各种颜色的花的人数进行统计。(评析: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知道为什么要对喜欢哪种颜色的花进行统计,学生兴趣并不高。)

        方案二为:统计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教学片断如下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搞一个活动。这里有四项活动,它们分别是“强凳子、拍皮球、夹弹子、考考你”(这是我了解到的孩子喜欢的一些活动,为了激起孩子的兴趣,我选了一些他们普遍喜欢的活动让他们选择。我把这些活动写在黑板上),这些活动你喜欢吗?

        学生一下子来劲了,齐刷刷的说:喜欢

        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呢?

        我环视了一下四周,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要说出口。

        我停了停又说:请把你最喜欢的一个活动写在老师发的纸条上,注意只能写上你最喜欢的一个。孩子们很快写好了,然后由组长收起来。(评析:给孩子神秘感,使得孩子更期待下面的学习活动,由“要他学”一下子转变成“他要学”了。)

        师:现在老师想利用手里的这些纸条来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那么这个活动将作为我们班六一儿童节时的一个活动。我该怎么办呢,请你帮老师想想办法吧!

        怕几个孩子没能听清楚,我又说了一次:我怎么利用这些纸条知道,选哪个活动的人最多?

        孩子们开始动起了脑筋,他们也遇到了问题。过了一会,一个孩子举起了手。

        生1:你可以看一看纸条,看看哪个选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是一张张看过来吗?

        生1:嗯

        师:唉!这个小朋友的方法好吗?

        生2:我觉得不太好,这么多纸条怎么看得清楚,可能看了就忘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师也是这么想的。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生3:我们可以做一下记录。

        师:怎么记录?

        生3:用打钩的方法。看一看选的是那个活动就在哪个活动下打钩。

        师: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其他小朋友呢,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请小朋友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可以怎样记录。学生开始讨论。(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中享受到自己学会知识的愉悦)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

        方法有:打圆,打三角形,打五角星,划横的,写正字。

        讨论好了,我叫孩子们在准备好的草稿纸上跟着我把这几个活动写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组。然后叫了三个分别是用打钩,划横,写正字的学生上黑板统计,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统计。老师将纸条上的活动念一遍,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

        师:记录方法和符号没有统一要求,同学们喜欢用什么符号就用什么符号,那谁能用更直观、更形象的方法来表示呢?

        学生小组活动:每组拿出一张空白虚线框图,进行制作统计图。小组汇报并展示统计图(评析:通过学生实践经验来学习知识,更体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引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总结:

        方案二的课堂气氛明显好于方案一。方案一中,孩子们的反应显得非常被动,纯粹是为了学数学知识而在上课,孩子们显得难以接受。而方案二,学生就显得非常活跃主动了。方案一的导入,为什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呢?追其原因主要是:首先,孩子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统计这些喜欢不同颜色的花的人数,教材提供的情境不够贴近实际,没有展示出为我什么要进行统计,统计了是干什么,纯粹像是为了要学习统计这一内容而设计的一个情境。再次:虽然课本的例题提供了具体的情景,但孩子们兴趣不大,因此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在选择最喜欢哪种颜色的花时,可选性不大。因为这些花看起来都差不多,因此孩子们不知道到底选哪个好,选的时候也只是随便定了一个。而方案二就不同了:首先,这些活动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看到六一节要搞这些活兴趣一下子来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告诉大家。其次:孩子们清楚统计的原因,要选出六一节的活动就要选择喜欢的人最多的那个,所以要进行人数统计。并且可选性要比例题的大。

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案# 导语《图形的旋转》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并且是空间领域里最原始的基础,学生在这个时期是孩子空间观念敏感期,这种数学观念发展的好,创造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考 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一、创设情景、感受旋转

        1、出示3张:风扇、风车、礼花

        师:这些物体都在怎样运动?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吗?

        小结:像这样的运动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旋转。

        师: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旋转现象。(揭题)

        出示旋转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顶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二、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出示转杆

        提问:

        (1)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转杆分别是怎样转动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转动例子?

        (3)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转杆打开与关闭时,旋转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一种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小结: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转杆打开是逆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顺时针旋转90°。

        三、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出示方格图:把三角尺绕A点旋转90°

        师:“绕A点旋转”是什么意思?这个点能动吗?学生自练

        师:旋转后的边与旋转前有什么关系?谁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师:你觉得将图形在旋转时,要确定什么?

        出示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观察、交流;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从6:00到9:00与从9:00到12:00时针都旋转了90度。

        (3)如果去掉台秤上的物品,指针又是怎样旋转的?转盘上的指针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是怎样画的?

        共同小结:要确定旋转后长方形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相交于A点的两条邻边的位置;要确定旋转后小旗图的位置,关键在于确定旗杆的位置。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1)观察每组中的两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旋转每组中的一个图形,使每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

        (3)你是怎样画的?最后一个图形只旋转一次能成吗?它一共旋转了多少度?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将图形按一定角度旋转时,要注意什么?

篇二

       〖教学内容〗

        《图形的变换》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56页。

        〖教材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欣赏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对学生制作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肯定。对一些设计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当场再演示一遍,以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

        1、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绕固定点顺时针旋转90°并说出旋转过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每桌一个学具袋(基本图形、彩笔)。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这是一只小朋友很喜欢玩的风车。

        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一玩。(生操作)

        其他孩子请注意观察风车是怎样运动的?

        谁来说说,在风车的运动中,你看出了什么?

        (解决旋转、旋转中心、旋转方向)

        出示钟面

        在数学里,我把向这个方向旋转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手势,比划。

        小结:在刚才的运动方式中,我们可以说,

        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或者风车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

        会说了吗?

        二、 新授: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有的是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得到的。

        你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吗?(想知道吗?)

        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

        那么我们选一副简单的图案,由易到难研究它是通过怎样的简单图形,怎样旋转而成的,请仔细观察。

        课件展示

        为了便于研究,老师还专门做了一个这样模型把它粘贴在黑板上。

        讨论:

        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

        (形状、大小都不变)

        师:从图形A到图形B是如何变换的?

        是如何旋转的。(绕点O顺时针方向。。。。。。)

        旋转了多少度?

        你是怎样判断它旋转了90°的呢?

        (有什么方法,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结合图例,图中画出对应边,标出旋转角。测量。

        这个度数叫做旋转度数

        小结出,图B可以看作图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

        谁能完整地再说一遍。

        强调三要素。

        师:从图形B到图形C是如何变换的?

        图形A到图形C呢?

        同学们,我们可以说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得到图形C;还有其他的说法吗?(配合手势)

        逆时针方向

        看到这副图,你还能像这样说些什么吗?

        师小结,只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度数三者都确定了,旋转以后的位置才能确定。

        三、巩固练习:

        1. 转一转。(动手操作)

        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2.

        四、欣赏,升华。

        感受旋转的美,数学的美。

        由什么简单图形旋转而成的?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重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本活动所介绍的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当然,每一次的旋转,都要学生说说是什么图形绕着哪一点旋转的?旋转的角度是多少?学生也可以用学具自己操作,以便学生体验旋转的过程。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第1题

        本题的练习主要认识图形的旋转是围绕哪个点旋转的问题,所以,这个活动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再讨论旋转的中心点的问题。活动时,每个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白纸和三角形。为让学生体会到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先可以请学生沿着三角形的边把手上的三角形描绘下来,接着以这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的角度可以是任意的),最后说一说这个三角形是围绕哪一点旋转的。

        第2题

        同样,本题也可以先请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旋转操作,并把每次旋转过程中所得图形描绘下来。接着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数学万花筒

        有条件的学校,能把本题旋转的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剪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接着一边旋转,一边把旋转后所得的图形描绘下来,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制作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2题

        在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子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他们按要求画出旋转的图形。

        第3题

        同样,本题的练习也请学生自己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然后再涂颜色。

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师,备课时我们通常都会写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直。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摆小棒活动。

        请大家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

        2.思考。

        两条直线除了平行,还可以怎样?相交。

        3.板书。

        平行和相交。

        二、学习新知。

        1.摆一摆,看一看。

        用小棒在桌子上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观察,这么多相交的图形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比较垂直与相交。

        同桌讨论:垂直与相交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摆出垂直的图形。

        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互相垂直的。

        3.折一折。

        拿出长方形的纸,让学生思考,通过折一折,折出互相垂直的线吗?

        让学生尝试折一折,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互相完成。

        提出活动要求:拿出一张正方形折一折,使两条折痕互相垂直,折完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把每组折线画出来,便于区分。

        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验证是垂直的。

        4.找一找。

        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互相垂直的线,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吗?

        5.我说你摆。

        完成书本第22页第1题。

        生活中的应用: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6.学习画垂线。

        提问:你能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吗?

        学习自己尝试画垂直线。

        展示汇报交流:为什么这样画?说说这样画的原因?

        小结:用直尺画一条直线,标出一点,画过这一点的垂线。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边说边演示。

        同桌操作:直线外一点画互相垂直的线。反馈交流。

        三、巩固练习。

        书本上第23页小实验。

        提问:去河边,怎么走最近呢?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

        师提问:从O点到直线AB有多少种可能。

        比较:在这么多线段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条是最近的?为什么?

        四、小结

        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具体步骤: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直角顶点是垂足,沿着

        这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篇二: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0页第2题,“练习二十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运用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计算。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下面各题。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口算练习。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选一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页第2题。

        (1)讨论:笔算乘、除法应注意些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①计算乘法时注意对位和进位。

        ②计算除法时注意试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分析这几道题的错误原因。

        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

        (3)把这几道题在自己练习本上改正过来。

        3.不计算,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说一说计算的依据: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5.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一”第6题。

        (1)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已知总价和单价,怎样求数量?针对题中所求的问题分别说一说,再计算。

        (3)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

        二、实践应用

        教材“练习二十一”第4、5、7、8题。

        1.第4题。

        (1)组织学生练习。

        (2)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2.第5题。

        (1)学生独立练习。

        (2)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3.第7题。

        (1)不计算,直接写出得数。

        (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

        4.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解答过程。

        300÷4=75(元)75×12=900(元)

        三、课堂小结

        在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题目要求,认真仔细地计算,算完后还可以运用估算进行验算。

篇三: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20×3= 60÷3= 30×9= 270÷3=

        39÷4≈ 84÷6= 31÷3≈ 72÷4=

        26÷5≈ 54÷3= 43÷6≈ 75÷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分别指名口算。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1)弄清题意,分析条件和问题。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求80里面有几个20。

        (2)指名列算式:80÷20=(板书)

        (3)你能口算出这道题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

        A.8÷2=4 B.()个20是80…

        80÷20=4 80÷20=()

        教师完成解答。

        2.想一想:83÷20≈ 80÷19≈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名汇报。

        (2)以上这2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都可以依据80÷20来计算)

        3.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1题。

        注意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不同?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教学例2。

        让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解答在教材上,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完成教材第71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练习,全班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二”第2题。

        指名说一说解答的方法,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和第5题。

        要求先读懂题意,再列式解答。

        “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表示一次最多只能载客40人。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4.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6题。

        指3名学生板演,余者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5.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篇四: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认识公顷、平方分米的含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体会1公顷、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 出示教学目标

        是师生共同读出目标,确立本节课的重点

        三、 教师精讲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知道小明搬了新家。今天,小明高兴的邀请小朋友们到他的新家参观。点击课件:出示情境图

        2、看,他们现在来到了哪儿?

        3、观察画面,你发现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4、带着这么多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公顷的世界。

        (二)认识公顷、感受大小

        ⑴、体育课上100米大家都跑过吗?你能想象100米有多长吗?

        ⑵、如果用4条100米的跑道围成一个正方形,你能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吗?⑶、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规定为1公顷,通过计算我们又知道,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0000平方米,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

        那么,你能体会这样1公顷的大小吗?

        课前,我们分组请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这样围城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

        ⑵ 大家都围过像照片上这样的正方形,你能体会这100平方米的大小吗?

        ⑶ 要有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才能拼成10000平方米呢?

        ⑷ 100个这样的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现在你能想象出1公顷的大小吗?

        3、生活中感受1公顷

        如果大家还不能体会1公顷的大小,那么让我们走进生活中,去找一找1公 顷,再来体会1公顷的大小。

        ①问:你看出这是哪了吗?4、认识平方千米

        ⑴我们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有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吗?

        ⑵小结: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可以写成1km2。

        1平方千米=100公顷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导语:不知不觉,大家把所带的问题都解决了,不但认识了1公顷有多大,还认识了平方千米,让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出了这样的几道题,你能帮他填一填吗?

        2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平方千米=( ) 公顷 90000公顷=( )平方千米

        四、出示达标题

        五、课后拓展、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认识了几个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六、作业布置

        课后,请你调查一下,你所居住的地方占地面积以及位桥镇的占地面积,好吗?

篇五: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精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

        #教案# 导语“计算工具的认识”分别介绍了计算工具算盘和计算器,还安排了有关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阅读材料。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直观图展示了算盘和计算器的实际应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比较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 26×39= 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 13027-8934= 66280×23=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篇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 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

        教学重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指导学生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节约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施)

        一、情景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人吗?你还知道哪些与人口有关的数据。下面是某地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统计表, (课件出示)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信息,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课前预习完成)

        师:在制图时要注意什么? 生答后师简要小结:作图时要注意线条要直,画完后要标上数据。

        2、自主探究

        ①学生观察单式条形图(课件分别出示城镇人口统计图和乡村人口统计图)。

        ②设疑问难:

        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③生尝试自主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可根据书上99页完成)师巡视并辅导个别差生。先完成的可以同桌比一比,说一说自己作的好的地方。

        3、合作交流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生互评后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条形统计图。(出示制作好的大幅条形统计图并板书课题)

        ②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③全班汇报、交流

        ④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⑤联系实际 激发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人口逐年变化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某超市两种饮料月销售情况统计图,回答

        ①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②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下个月应该怎样进货?

        2、出示1997-2000年我国废水排放量统计图,观察并回答问题。

        工业废水排放在逐年? 生活废水排放在逐年?

        从图中你想到了什么? (渗透环保意识)

        四、拓展应用

        1、请你调查你们小组同学一周内爸爸妈妈每天的睡眠时间,制成统计表。

        2、根据复式统计表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五、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 126×39= 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 13897×16×0= 99+199= 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 m-删除 mr提取

        5.计算机

       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我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四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直线、射线和角

        课题 直线、射线和角 课型 新授

        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重点 角的意义

        难点 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具 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认识射线,直线

        1、复习线段的特点。

        出示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3)学生尝试画直线。

        (4)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形 联系 区别

        线段

        射线

        直线

        小组汇报

        5、练习,下面那些图形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P39、1)

        引导想象

        课件显示: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为学习角作铺垫。

        二、认识角

        从一点引出的射线中留下两条,问:这个图形认识吗?

        什么叫做角?角该用什么符号表示?下面我们来研究角。

        1、你能举例见过的角吗?

        学生举实例,教师随着学生举例课件显示实物并抽象成各种形状的角,让学生感知生活中角的存在。

        2、建立角的概念。

        (1)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画角的步骤: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1表示。

        (2)问:到底什么叫角?总结角的概念。

        从一点到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和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三、巩固练习:

        1、 P36“做一做”1、2

        2、P39、2、

        四、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什么?

        我们这节课研究了直线、射线和角(板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

        五、课后作业:P40、8 学生汇报:直直的,有两个端殿,能测量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角的度量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 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

        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

        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作业:P40、5、7 学生思考后汇报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量角器

        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小组合作研究

        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判断后全班订正

        学生回答:是角

        学生汇报。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

        学生在课桌上摆一摆

        学生讨论

        学生看书后,在量角器上指出1°角的顶点及两条边。

        学生说角的度数及原因

        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学生讨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合作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反馈)

        学生尝试测量,测量后由学生做示范

        (边量边说明是怎样量的)。

        学生再用量角器量书上的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学生量后让其谈体会

        使学生感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角的分类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导入:

        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

        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

        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

        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

        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

        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

        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出示一个直角贴在黑板上)

        6.认识平角和周角。

        ①师:除了这些角,你们还知道什么角?你对平角、周角有什么认识?打开书P41,自学例2.

        ②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动手折出平角、周角。

        板书:平角:等于180°周角=360°

        师:你还发现平角、周角与什么角有关系?板书补充: 1平角=2个直角

        1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师:那我们来看钝角。只说它大于90°,行不行,怎么补充?

        板书: 钝角:大于90°,小于180°三、三、巩固认识:

        1、先判断是什么角,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想一想,你们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小篇子)

        2、P41、思考题

        3、P43、4看图填一填

        4、P43、1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P43、3、5 学生汇报:角的知识

        学生回答角的概念

        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

        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补充说明钝角的概念

        学生独立判断比较,全班订正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通过将角进行分类,加深对角的理解。

角的画法和角的巩固练习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 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 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师导学 学生活动 旁记 补充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7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第二课时、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五、课后作业:

        P44、7

        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同桌用量角器帮助检查度数是否准确。

        画完后,说说画角的步骤。

        学生画角并判断是什么角。

        全班订正

        学生画出指定的角,并互相检查 复习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

        使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

        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

       好了,今天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